我的良师益友——《光明食品报》
时间过得真快,一转眼《光明食品报》即将迎来总第2000期的出版。1982年,《上海农垦报》在农垦人的汗水中诞生;2006年,它蜕变为《光明食品报》,成为光明食品集团改革与壮大的见证者。我与这份报纸也结下30多年的缘分,可以说这份报纸是我的良师益友,让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农二代,逐渐成长为一名较为出色的文字工作者,同时也成为一个办报人。
翻开许久未曾打开的剪报,是我积攒了10多年在《光明食品报》上发表的各类文章,望着那些斑驳还有些发黄的报纸,读着那些自己当初写的文章,瞬间打开我记忆的闸门,有些事有些人顿时浮现在我的眼前,我的眼睛有点湿润。
时间是常量,也是最好的见证者。有些文章我至今记忆深刻。《我与刘翔的零距离接触》刊登在2008年4月9日《光明食品报》第四版上。文章介绍了我与刘翔四次零接触的印象:印象最深的一次2006年10月7日,刘翔作为“上海苏堤春晓名苑”楼盘形象代言人来拍摄外景。初次见面,他一点都没有明星架子,非常谦和有礼貌。几次工作上面接触下来,我们也变得非常熟悉了。
《我的故乡——崇明》,是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作的征文稿件,刊登在2008年10月22日《光明食品报》第四版上。文章深情回忆起自己离开崇明农场回上海工作,又利用假期再次回崇明农场看望父母的故事。文中不仅有对年迈父母缺少关心关爱的愧疚,也有对崇明农场三十年沧桑巨变的感慨。我是1988年中专毕业回农场工作,从一名蔬菜连的技术员做起,然后成长为一名农场团委书记,2001年离开了农场,进入了农工商房产。如今,离开崇明农场已24年了,父母相继去世。今年春节回到崇明农场,望着父母住过的老屋,物是人非啊,真的感慨万千。但很欣慰的是,我看到了崇明更美好的未来,崇明马上要通地铁和高铁了,深信那时的崇明会更加繁荣美丽。
我当时还写了很多读后感,也写了好多旅行文章。说实在的,我真的非常感谢《光明食品报》,它让我留存了记忆,见证了历史,更在报纸的一方舞台上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我。时光飞逝,一晃自己已迈入中年的行列了,但我对《光明食品报》这份情感将永久不变。43年风雨兼程,《光明食品报》用文字串联起集团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它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光明人前行的道路,也温暖了每一位读者的心。值此创刊2000期之际,愿我们继续以纸为媒、以情为墨,共同书写下一个“光明篇章”。祝《光明食品报》越办越好!
(作者系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)